撥亂反正!論游戲電腦CPU和GPU之搭配
“奔騰雙核能不能帶動HD4870?”
“新裝機想買9800GT/GTX+,不知道配什么CPU好?”
“E5200/E7200/E8200價格差不少,那游戲中的性能差距能有多少?”
自從泡泡網(wǎng)“You Think.I Do”板塊開張以來,我們收到最多的郵件就是這種有關CPU和GPU搭配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不好作答,因為不同檔次的顯卡對CPU的要求不同,不同的游戲對顯卡和CPU的需求也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必須使用特殊的測試手段、通過大量的測試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近年來電腦各大配件的性能都是突飛猛進,一臺中等配置的筆記本就能滿足大家上網(wǎng)、辦公、看片等日常操作的需要,因此沒有人會去討論這些無聊的話題。至于一些對性能極端渴求的應用,比如3D繪圖、視頻編緝、轉換、數(shù)據(jù)庫、壓縮等,僅限專業(yè)領域一般人接觸比較少。而真正對電腦性能有較高要求、并且得到大規(guī)模普及的,正是電腦游戲,這也是推動PC持續(xù)發(fā)展的源動力之一。
“買顯卡就是為了玩游戲,玩游戲就需要好顯卡”,這個道理婦孺皆知,高端顯卡不但能提供流暢的游戲速度,而且可以開啟所有特效及增強技術,讓游戲畫面趨于完美。即便顯卡太強導致性能過剩,也可以通過提高分辨率、打開高倍抗鋸齒的方法炸干其潛能。
但是,游戲需要多強的CPU卻鮮為人知,高端四核能讓游戲運行更快、畫面更好么?大容量二級緩存對游戲有無幫助?怎么知道CPU是不是游戲的瓶頸? 這就是本文想要研究的內(nèi)容,筆者將通過對幾款熱門PC游戲的深入測試,通過翔實的數(shù)據(jù)圖告訴大家CPU和GPU在游戲中的依賴關系。
為讓評測文章更具參考價值,同時也讓廣大網(wǎng)友能夠看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泡泡網(wǎng)DIY評測室特意開設了“You Think.I do”板塊,您可以將最感興趣的內(nèi)容、甚至任何想法發(fā)送到郵箱“Think@PCPOP.COM”,我們會有針對性地挑選網(wǎng)友關注的熱點進行評測,一旦您的建議被采納,在評測文章發(fā)布之日我們會為您送出精美禮物一份!
往日經(jīng)典文章回顧:
本著夠用就好的原則,大多數(shù)人都想要花最少的錢買到綜合性能最強的電腦,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CPU還是GPU方面讓人難以抉擇,因此網(wǎng)友們都愿意上網(wǎng)尋找答案,但是看了不同的評測文章之后,您可能會更加迷茫!
● CPU頻道告訴你:CPU對游戲性能影響很大,不同CPU差距可達30%以上!
不管國內(nèi)還是國外IT網(wǎng)站,在測CPU性能時通常都會加入一些游戲測試,通過他們的測試成績來看,CPU對游戲性能的貢獻非?!熬薮蟆保鼡QCPU可以讓游戲FPS提升二三十幀,這個幅度甚至比更換顯卡更明顯:
但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發(fā)現(xiàn),一般性能獲得巨大提升的測試項目,要么是比較老(引擎)的游戲,要么游戲分辨率設置很低,或者游戲畫質(zhì)并非是特效全開最高,總之有個共同點就是跑出來的游戲FPS非常高,動輒上百幀——當顯卡不是瓶頸的情況下,F(xiàn)PS越高就越容易體現(xiàn)出CPU的重要性。
這種測試方法就帶有一定的誤導作用,而且不符合實際使用情況。作為游戲玩家來說,大都是第一時間爽玩最新游戲大作而非老游戲,大都選擇液晶顯示器的最高分辨率玩游戲,而且特效在顯卡的允許范圍內(nèi)是全開最高,另外游戲FPS也不是越高越好,非競技游戲一般保持在30幀以上40幀左右的速度就已經(jīng)足夠流暢了。所以說媒體的測試項目一定要看清楚測試模式,不要稀里糊涂就被忽悠了。
● 顯卡頻道告訴你:CPU對游戲幾乎毫無幫助,買高端CPU不如買高端顯卡
而顯卡頻道的測試則是另一番景象,為了測試顯卡性能,游戲一般都是特效全開最高,分辨率也以顯示器為準,這樣的標準測試模式下游戲性能幾乎全靠顯卡,不同的CPU對游戲性能的貢獻微乎其微,幾乎可以忽略不記!
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就是游戲全靠顯卡,如果主要目的是玩游戲的話,那就沒必要在CPU上投入過多資金——根據(jù)這個道理就誕生了NVIDIA優(yōu)化PC的概念。
這樣的測試方法其實也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因為并非所有的游戲對CPU的要求都很低,雖然DX10 API在不停的削弱CPU在游戲中的負擔,但實際上還是有很多游戲需要強力CPU的支持,比如RTS游戲中單位很多時、聯(lián)機對戰(zhàn)玩家較多時,還有一些需要CPU做物理加速、AI控制的游戲。
● 如何知道CPU是不是游戲的瓶頸?
那么作為讀者,應該相信哪種說法呢?事實上雙方的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而且測試成績也非憑空虛構,最關鍵之處就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同的游戲、不同的場景、不同的設置,所得出的結果可能相去甚遠。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方法,來檢驗系統(tǒng)中到底哪個配件才是瓶頸,找出這個短板,才能讓性能獲得大幅提升。那么如何知道CPU是不是游戲的瓶頸呢?經(jīng)過多年測試顯卡和CPU的經(jīng)驗,筆者找到了一種不用做大量對比就能得出結論的方法,下面就向大家簡單介紹下。
● 測試平臺的選擇:
為了測試游戲對CPU的依賴性,平臺保持顯卡不變更換各種CPU進行測試,選用了ATI目前最強的單核心顯卡HD4870,為什么要選擇A卡呢?因為A卡能夠通過驅動或者第三方軟件監(jiān)控GPU使用率,而N卡不行。而且本文不是為了幫NVIDIA推廣優(yōu)化PC的概念,所以用中高端大受歡迎的A卡比較好些。
CPU方面,選用了游戲效能較高的Intel平臺,Intel的主流CPU種類非常多,這就給用戶造成了不小的困難,通過測試不同的CPU可以幫助玩家找出最具性價比、最適合游戲的型號。
泡泡網(wǎng)評測室 | |
硬件系統(tǒng)配置 | |
處理器 |
Intel Core 2 Quad Q9450(333×8=2.66GHz,L2=12M) Intel Core 2 Duo E8200(333×8=2.66GHz,L2=6M) Intel Core 2 Duo E5200(200×12.5=2.5GHz,L2=2M) Intel Core 2 Duo E2200(200×11=2.2GHz,L2=1M) |
顯 卡 |
ASUS HD4870 512MB(750/2600MHz) |
主 板 |
ASUS Rampage Formula(X48) |
內(nèi) 存 |
DDR2-800 2GB×2(5-5-5-15 2T) |
硬 盤 |
WD 640GB×3 Raid0 |
電 源 |
|
顯示器 |
Sony 40V380A |
軟件系統(tǒng)配置 | |
系 統(tǒng) |
Windows Vista Unimate SP1 64Bit |
DirectX |
|
驅 動 |
催化劑8.10WHQL |
● 測試方法介紹
此次測試不同于以往,筆者不僅要測試各款CPU對游戲FPS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還要實施監(jiān)控在游戲運行過程中的GPU占用率,這樣就能非常直觀的看出顯卡是否是在全速運行;此外CPU占用率也很關鍵,如果在游戲運行時CPU一直處于滿負荷狀態(tài),那就說明CPU已經(jīng)不堪重負,游戲遇到了瓶頸。
測試所用軟件就是大名鼎鼎的Rivatuner,這款軟件最初是專為N卡設計的,不過現(xiàn)在對A卡的兼容性也是非常好,附帶的監(jiān)控功能幾乎能夠偵測到系統(tǒng)所有的狀態(tài)參數(shù),這里筆者主要記錄游戲FPS、GPU使用率、CPU(0/1/2/3多核心)使用率,最后將所有的數(shù)據(jù)導入Excel表格,繪制成直觀的圖表供廣大讀者參考分析。
3DMark是目前最權威的顯卡性能測試軟件,雖然它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游戲,但通過分析它對系統(tǒng)的需求,可以得到一些很有趣的結果。
● DX10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Vantage
3DMark Vantage全新的引擎在DX10特效方面和《孤島危機》不相上下,但3DMark不是游戲,它不用考慮場景運行流暢度的問題,因此Vantage在特效的使用方面比Crysis更加大膽,“濫用”各種消耗資源的特效導致Vantage對顯卡的要求空前高漲,那它對CPU的要求如何呢?
3DMark Vantage中直接內(nèi)置了四種模式,分別為Extreme(旗艦級)、High(高端級)、Performance(性能級)和Entry(入門級),只有在這四種模式下才能跑出總分,如果自定義模式就只能得到子項目分數(shù)了。由于HD4870單卡跑最高模式非常吃力,所以選擇了相對輕松的High模式(1680×1050 2AA8AF)進行測試。
3DMark Vantage的成績分為GPU和CPU兩部分,各有兩個測試場景,最后的總分GPU占了85%,CPU占了15%。
可以看出,不同CPU的CPU成績相差很大,尤其是四核完全達到了兩倍于雙核的性能,但是GPU成績幾乎紋絲不動,最大差距還不到200分,也就是說無論CPU多強,基本不影響GPU的發(fā)揮。由于CPU成績所占比重為15%,因此對于總分也有不小的影響。
在3DMark Vantage的GPU測試項目中,為什么E2200和E8200甚至Q9450的差距如此之???下面就通過3DMarkVantage運行時的CPU/GPU占用情況來詳細分析。
● 3DMark Vantage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圖:從第一場景開始到第二場景結束的全過程
注:曲線中部100-160秒的區(qū)間為3DMark場景轉換
可以看出,在運行3DMarkVantage時,CPU的負載其實是很低的,雙核CPU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不會超過50%,也就是說單核CPU應該都不會影響到顯卡性能發(fā)揮,四核CPU占用率只有10%幾,完全被浪費了。
這是FutureMark刻意而為之的結果,3DMark走的是極端路線,測GPU就最大限度的弱化CPU的作用,而測CPU時完全使用軟加速根本不讓GPU參與(但NVIDIA通過PhysX引擎讓GPU可以參與物理運算場景,本文使用A卡不研究這方面)。
細心的玩家應該注意到了,3DMark在進入正式測試之前的加載時間是相當漫長的,這個過程就對CPU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過上面的曲線可以看出,E2200比其它CPU多花了20秒的時間才從第一場景過渡到第二場景(100-160秒的區(qū)間),而E8200和Q9450由于速度較快,就提前結束了全部測試(總共不到320秒)。
● 3DMark Vantage HD4870負載分析:
注意:3DMark場景轉換時GPU處于空閑/準備狀態(tài)(中場休息)
通過曲線可以看出,E2200能夠讓HD4870發(fā)揮出98%的性能,只有個別幀出現(xiàn)下降,而超頻后的E2200及E5200完全消除了瓶頸,HD4870始終保持100%的非常好的狀態(tài),至于E8200及Q9450自然不在話下。
雖然E2200并沒有讓HD4870的GPU得分下降太多,但通過GPU中場休息時間的長短,我們可以看出E2200確實是太慢了,好在通過超頻可以讓它達到比肩E8200的速度,而Q9450雖然是四核但對于場景加載速度毫無幫助,看來還是CPU主頻比較關鍵。
● 首款DX10游戲大作《失落星球:殖民地》
作為首款DX10大作《失落星球:極限狀態(tài)》的資料片,《失落星球:殖民地》只是強化了網(wǎng)絡對戰(zhàn)功能、提供了更多對抗地圖,并未加入新的任務關卡,這讓單機游戲玩家失望不已,好在新的“過關斬將”模式有點新意,可以讓玩家直接挑戰(zhàn)前作任務關卡中的所有大小BOSS,而本游戲最酣暢淋漓的無疑就是BOSS戰(zhàn),另外還提供了“挑戰(zhàn)模式”、“競分模式”等更豐富的內(nèi)容與玩法。
測試方法:針對資料片的特性,游戲自帶的測試場景也作了些改變,還是分為室外和室內(nèi)兩個場景,但對于系統(tǒng)的要求更加苛刻:
畫面設置:A卡在失落星球中的性能不是很好,但新一代的HD4870完全可以在1680×1050分辨率下特效全開最高并打開4AA16AF流暢運行。
看來,還是成群結隊的小怪物比較變態(tài),對CPU和GPU都提出了嚴峻考驗,E2200支撐不住導致游戲FPS下降,HD4870跑出來24幀的FPS也是差強人意;而在怪物數(shù)量較少的室內(nèi)場景,40幀足夠流暢,CPU對游戲性能也毫無影響。
同一個游戲,不同的游戲場景,測試結果相差甚遠,現(xiàn)在我們就透過現(xiàn)象認識其本質(zhì):
● 《失落星球》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注意:中間曲線暴跌就是室外到室內(nèi)的場景轉換
與純理論的3DMark測試不同,失落星球對CPU的要求是很高的,在風沙滿天飛、怪物很多的室外場景,幾款雙核CPU的占用率都超過了80%,E2200和E5200很多時候都超過了90%,顯然CPU成為了游戲的瓶頸。
E2200經(jīng)過超頻之后,CPU使用率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曲線和E5200就差不多了,但還是比不上擁有6M二級緩存的E8200,看來麻雀怎么也變不了鳳凰。
而在怪物較少的室內(nèi)場景,CPU負載就要低很多了,CPU已經(jīng)不再是瓶頸,看看顯卡的表現(xiàn)如何?
● 《失落星球》HD4870負載分析:
注意:中間曲線暴跌就是室外到室內(nèi)的場景轉換
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知道為什么E2200在室外場景的性能表現(xiàn)那么差了,由于CPU接近滿負載算不過來,GPU很多時候都處于等待狀態(tài),導致HD4870只發(fā)揮出了70%的功力,所以FPS下降。
E5200在個別情況下也出現(xiàn)了瓶頸效應,而E2200超頻到3.3GHz后就超過了E5200,消除了瓶頸。至于E8200和Q9450,GPU幾乎一直都是100%的直線,游戲性能達到了非常好的。
● Crysis Warhead(孤島危機:彈頭)
Crysis的畫面之強、配置要求之高至今都無人能敵,新一代最優(yōu)異的GTX280、HD4870X2都不敢輕易開最高特效。作為其最新的資料片,Crysis Warhead還是沿用了之前的引擎,只對畫面作了小幅優(yōu)化改進,對系統(tǒng)的要求和前作并無太大區(qū)別。
測試方法:由于Crysis資料片不帶測試程序,因此筆者還是使用原版自帶的三個測試程序進行測試,Crysis內(nèi)置了一個GPU和兩個CPU測試程序,程序會自動切換地圖調(diào)用動作,得到穩(wěn)定的平均FPS值。
GPU測試場景:欣賞全島風景,可以代表非戰(zhàn)斗狀態(tài)下的游戲性能
CPU測試場景1:手雷+火箭炮搞破壞,代表戰(zhàn)斗模式下的游戲性能
CPU測試場景2:風雪天+無限火箭炮,考驗極限狀態(tài)下的游戲性能
畫面設置:Crysis太BT,特效全開最高根本毫無游戲性可言,對于HD4870選擇了High模式1680×1050分辨率,不開AA,可以保證30幀左右的速度。
Crysis的測試結果與3DMark截然不同,不管偏重于GPU的測試還是偏重CPU的測試,CPU對于最終游戲性能的影響都很大。而且E2200即便是超頻到了3.33GHz,性能還是無法超越2.53GHz的E5200,看來Crysis不光是吃顯卡,對CPU的要求也不容小視,遺憾的是四核CPU依然毫無建樹!
Crysis中所有的爆炸、破壞等物理效果都是由CPU演算的,因此在CPU1和CPU2測試項目中各款CPU差距很大不足為奇,但在沒有任何物理場景的GPU測試項目中差距也不小,這個問題就值得研究了。
● Crysis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這個曲線就很難看懂了,各款雙核CPU的波動曲線基本都是一致的,平均占用率也都差不多,但時間軸的長短卻各不相同:Q9450和E8200只花了170就結束測試,E5200和超頻后的E2200在190秒左右結束測試,默認的E2200非常慢240秒才完成所有測試,這是為什么呢?
● Crysis HD4870負載分析:
看來在運行Crysis的時候,HD4870并不像3DMarkVantage那樣時時刻刻都處于滿負荷狀態(tài),它只發(fā)揮出了大概60%-70%的性能。
問題出在哪呢?可能是Crysis引擎并不適合A卡架構,也可能是A卡驅動對Crysis優(yōu)化不夠好,但有一點非??隙ǎ焊鼜姷腃PU能夠讓HD4870發(fā)揮出更好的效能,我們可以看出Q9450和E8200的曲線明顯要比其他CPU更高一些,GPU負載越大游戲FPS自然就越高。
● 二戰(zhàn)類RTS經(jīng)典之作《英雄連:抵抗前線》
測試方法:英雄連資料片自帶的測試場景與原版相同,它是把任務版第二關的兩個過場動畫拼接在了一起,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對戰(zhàn)、爆炸、水面、近景遠景等效果。
畫面設置:如今英雄連早已為難不了主流高端顯卡了,HD4870可以把所有DX10特效都全開Ultra High,并開啟4xAA。
測試成績和Crysis有些相似,不同的CPU對最終的成績都有一定的影響,尤其是E2200已經(jīng)造成了瓶頸,導致HD4870的性能下降了20%之多!
● 《英雄連》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英雄連的測試結果既不同于失落星球也不同于Crysis,從曲線上來看似乎CPU并沒造成瓶頸,超頻只能讓CPU使用率變得更低一點而已。而且游戲對雙核心CPU支持度非常好,并沒有出現(xiàn)一顆核心100%負載而另一顆空閑的情況,那么問題出在哪呢?
● 《英雄連》HD4870負載分析:
CPU越強,GPU的負載就越大,由于E2200超頻到333外頻后依然沒有超越E5200,因此影響性能的關鍵因素既不是CPU主頻、也不是內(nèi)存帶寬,而是二級緩存的容量。對于游戲場景單位較多的RTS游戲來說,CPU的執(zhí)行效率也很重要。
● DX10 RTS大作《沖突世界》
《沖突世界》采用了自行研發(fā)的MassTech引擎,支持多種當前的主流顯示特效,如容積云,景深效果,軟陰影等,光照系統(tǒng)也表現(xiàn)出色,尤其是半透明的容積云特效營造出了十分逼真的戶外場景,物理加速結合體積光照渲染出了最逼真的爆炸效果。
測試方法:游戲自帶一段非常華麗的空襲場景,充分反映出了該游戲引以為傲的體積云、爆炸、煙霧、破壞、景深等特效,對系統(tǒng)要求很高。
畫面設置:游戲自帶的畫面設置多達44個選項,內(nèi)置的Very High模式并不能把所有選項都調(diào)最高,需要手動將其設定為Very Long和1024,分辨率為1680×1050 4AA16AF。
測試結果相當震撼,E2200讓HD4870的性能損失了27%之多,24幀和33幀的流暢度不可同日而語,E2200超頻后的表現(xiàn)就好很多了;而E5200也對性能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同為2.66GHz的Q9450和E8200性能完全相同,四核還是毫無建樹,相信對E8200進一步超頻的話,F(xiàn)PS應該還會有所提升。
● 沖突世界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沖突世界對CPU的要求又要比英雄連高出一籌,雙核CPU的負載始終在80%左右,更強的CPU不容易出現(xiàn)瓶頸。
● 沖突世界HD4870負載分析:
沖突世界的GPU使用率曲線要比英雄連直觀很多,非常清晰的反映出了幾款CPU的性能等級,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在RTS游戲中CPU的作用,沒有強力CPU的支持,GPU很難發(fā)揮出全部實力。
● 經(jīng)典游戲正統(tǒng)續(xù)作《FarCry2》
經(jīng)典之作FarCry曾是首款DX9游戲、首款通過補丁支持DX9C、HDR+AA的游戲,F(xiàn)arCry的成功除了畫面極致華麗之外,其游戲中真實的武器操作感覺和明快的畫面風格也受到了很多玩家的肯定。在此之后,F(xiàn)arCry的開發(fā)商Crytek著手制作Crysis并與EA合作發(fā)行,于是FarCry的正統(tǒng)續(xù)作FarCry2就由育碧獨立制作發(fā)行,游戲內(nèi)容也從熱帶孤島轉移到了廣袤無際的非洲大草原。
FarCry2整個游戲世界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玩家可以自由在其中馳騁,而游戲的結局也是開放的。游戲中的環(huán)境可以動態(tài)變化,玩家甚至能體驗到一年四季、動態(tài)天氣效果、24小時日夜循環(huán)等效果,這也是其不同于其他游戲的亮點。
測試方法:FarCry2自帶非常專業(yè)靈活的測試程序,自動加載地圖并且換場景,充分展示該游戲高精度紋理貼圖、火焰、爆炸、廣袤的場景、草叢和樹木等。
畫面設置:FarCry的要求比Crysis低很多,HD4870完全可以特效全開最高流暢運行。
作為目前最新的DX10游戲大作,測試結果再次證明了CPU對性能的貢獻,E2200損失不小,由于自身規(guī)格的不足即便大幅超頻也難以彌補。而E5200的表現(xiàn)就要好很多,相信通過簡單超頻就能比肩擁有6M二級緩存的E8200了。
● FarCry2各款CPU使用情況分析
作為一款FPS游戲,雖然整個游戲的可控單位不像RTS游戲那么多,但對CPU還是提出了較高要求
● FarCry2 HD4870負載分析:
雖然E2200 OC的成績與E5200差不多,但通過曲線來看,E2200即便超頻后還是不能讓HD4870發(fā)揮出全部實力,而E5200則勉強夠用。
● 游戲玩家用什么CPU好:
游戲全靠顯卡,CPU只要夠用就好,這話沒錯,在本文的測試中也得到了證實。但是CPU怎么才算夠用就不好說了,通過測試來看除了3DMarkVantage,E2200在五款DX10游戲中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瓶頸現(xiàn)象,有些可以通過超頻彌補損失,而有些怎么超都補不回來,看來奔騰雙核E2XX0系列并非明智的選擇。
Intel的CPU基本就是按照二級緩存的大小來劃分定位,二級緩存越大越貴,但在游戲中所帶來的性能提升卻不成正比,2M的E5200發(fā)揮已經(jīng)很不錯了,6M的E8200優(yōu)勢并不明顯,微弱的優(yōu)勢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較高的外頻(外頻影響實際內(nèi)存帶寬)及主頻。
看來NVIDIA力推優(yōu)化PC的概念并不是沒有道理,對于游戲玩家來說CPU確實不用太好,中低端CPU完全可以帶動中高端顯卡,滿足苛刻的DX10游戲的需要。只是大家對于CPU的選擇應該心里有數(shù)。
● 四核無用,單核效率高才是王道,首選Intel平臺:
在這么多游戲中,四核CPU唯一的優(yōu)勢就是CPU占用率非常低,但并不會讓游戲變得更快更流暢,這不能不說是個悲哀。事實上目前很多游戲對雙核CPU的優(yōu)化都不夠好,在游戲加載過程中往往都是一顆核心100%運行,而另一顆核心完全空閑。
這里順便強調(diào)一下,雖然CPU對于游戲FPS的貢獻微乎其微,但對于游戲地圖加載、場景轉換的影響非常大,這里CPU的架構、L2大小、甚至核心數(sh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貢獻。或許在單次測試中四核CPU毫無優(yōu)勢,但如果循環(huán)多次跑游戲測試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四核系統(tǒng)總是能夠提前完成任務。
總的來看,雙核CPU才是非常好的的選擇(四核還是太貴),核心效率越高對游戲的貢獻越大,這也就是我們評測各類游戲/顯卡時統(tǒng)一使用Intel平臺、并推薦大家使用Intel CPU的原因,因為AMD Althon 64 X2系列的執(zhí)行效率和酷睿2有不小的差距,而Phenom X3/X4系列的多核心對游戲幫助不大。
● 游戲玩家最好超頻CPU:
在游戲中多核心是沒用的,但CPU主頻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提升性能,E2200通過超頻可以達到E5200的性能,E5200/E7200/E8200通過超頻都可以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即便是您花了數(shù)倍的價錢購買了四核CPU,其性能還是和雙核一樣,想要將顯卡的性能發(fā)揮到極限,必須超頻!
之前的65nm CPU風冷最多能超到3.5GHz左右,而目前Intel的45nm CPU超頻性能都非常出色,搭配大廠主板超4GHz一般都沒什么問題,此時如果還出現(xiàn)瓶頸那就是游戲引擎優(yōu)化不力了。
● 游戲CPU推薦:
市面上的顯卡和CPU種類繁多,各種組合更是不計其數(shù),所以本文無法一一驗證各種搭配的合理性,但相信本文的測試方法及結果對于廣大游戲玩家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以下為筆者得出的結論:
四核CPU中,千元價位的Q6600和Q8200性價比確實很高,但如果您主要目的是玩游戲那就可以忽視四核,還不如選擇E8200/E8400,6M二級緩存和高外頻擁有最高執(zhí)行效率,可以將游戲性能發(fā)揮到非常好的。
雙核CPU中E5200是最低要求,也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雖然它還是會產(chǎn)生瓶頸,但通過超頻可以彌補不足。目前散片E5200的售價僅為500元,足以帶動HD4870/GTX260級別的高端顯卡,非常超值。
由于時間關系本文未能測試E7200,但筆者還是傾向于給大家推薦這顆擁有3M二級緩存的酷睿2處理器,在之前“多大緩存夠用?酷睿2家族6大系列橫評”一文中我們就發(fā)現(xiàn)3M是L2的黃金分割點,性能與6M的E8X00非常接近。而且E7200/E7300的超頻能力普遍優(yōu)于E5200,此外較高的倍頻意味著外頻不用超太高,這樣對于主板和內(nèi)存的選擇都要比E8X00寬松很多。
至于3A平臺,由于AMD的單核心效率不如酷睿2,超頻能力也無法同Intel 45nm處理器相比,雖然A64X2及PhenomX3的性價比都很高,但并非是游戲的非常好的裝備,還是等待AMD最新45nm處理器比較好,據(jù)說執(zhí)行效能和超頻能力都有了質(zhì)的飛躍。<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