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下载,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在线看,放荡的美妇在线播放,大地资源网最新更新,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泡泡網CPU頻道 PCPOP首頁      /      CPU     /      評測    /    正文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泡泡網CPU頻道1月9日 對于Intel CEO歐德寧來說,2012年的冬天注定會是一個漫長的時節(jié),冬令時的鐘擺剛剛撥過,他就披上了過冬棉衣。雖然一眾下屬沒有人敢于在他面前說出“寒冷”二字,但,全世界都已經知道,Intel 的未來絕非“陽光明媚”。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世界之大,人之浮夸。還記得兩年前,ARM CEO伊斯特到硅谷來顯擺,隨身掏出新鮮熱辣的Cortex-A9和代號為Eagle的A15路線圖,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子。伊斯特的發(fā)布會與Intel的總部不過三五個街區(qū)的距離,硅谷一眾大佬都去捧場了。當然,那時候的歐德寧還不以為然,畢竟在剛剛過去的三四年間里,Intel 徹底擊潰了AMD(詳情會在第三頁“長平之戰(zhàn)”里介紹),在PC和服務器處理器領域的市占率接近9成。歐德寧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可以扭過身來,好好教訓一下夸夸其談的伊斯特,讓他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天王七重境”!我Intel既不是“Hello,Moto”,更不是“Hello,Kitty”。

    至少在歐德寧眼里,基于ARM架構的CPU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它和其它那些被稱作RISC(精簡指令集)的CPU沒有本質上的區(qū)別,而那些RISC們統(tǒng)統(tǒng)都是自己的手下敗將。這一長串的敗軍之將名單上并不乏當世高手:DEC Alpha,Sun SPARC,IBM PowerPC,Moto 88000。ARM又能有什么翻天的能耐?不過是給自己的陳列室里多添加一份投降書而已。對于下游廠商而言,RISC is RISK,焉能與自己強大的“Intel硬塞(Inside)”相提并論?

    然而,不過是短短的兩年,歐德寧就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錯在太低估伊斯特的雄心。歐德寧原本的計劃是依賴次世代的超級工藝,推出精簡版低功耗的X86架構處理器Atom,從上網本領域殺入移動計算領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有著憑此戰(zhàn)勝AMD的成功經驗可循。單就半導體制造工藝而言,試問,當今天下,還有誰能擢Intel之鋒芒?

    這世界,有時候,并不是非要犯下錯誤才會導致覆滅。歐德寧的想法基本沒有什么錯誤,Intel的工藝依然領先對手3年以上??墒赖雷兞耍谝苿佑嬎泐I域,已呈現(xiàn)出計算性能過剩的情形。簡單說來,就是現(xiàn)下移動處理器的計算能力已經可以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了。無論是開發(fā)者,還是消費用戶,都對移動處理器性能的提升并非十分渴求。尤其在臺積電把28納米制造工藝的良率提升到90%,ARM雙核處理器主頻得以升至1.5GHz的時候,這一點就顯得更加清楚了。你Intel就算有著冠絕天下的“九韶定音劍”(14納米工藝),可對于殺豬宰羊來說,用我很普通的“九耳連環(huán)刀”(28納米工藝)就足夠了。

    正所謂,“云點旌旗秋出塞,風傳鼓角夜臨關”。在Intel大舉東進(進攻移動處理器領域)的時候,ARM也在厲兵秣馬,為自己的西征(進攻PC和服務器領域)做準備。

    2012年11月初,在消滅掉MIPS之后(MIPS已被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收購),ARM歷經多年,終于完成了對移動處理器領域的統(tǒng)一。之后,ARM與十一家核心科技公司結盟,宣布推出64位Cortex-A57,面向服務器應用的低功耗高性能芯片。這十一家盟友中,有七家是芯片設計大廠,三家是智能手機的領導廠商,另外一家是軟件霸主。它們的名字到也好記,首字母縮寫為“mm’s santa bbq”(美眉的圣誕燒烤),分別為:Microsoft、Marvell、Samsung、ST、Apple、Nvidia、TI、AMD、Broadcom、Blackberry/RIM、Qualcomm。

    看出來ARM的策略了嗎?伊斯特帶著64位CPU氣勢洶洶地殺奔過來,卻并沒有命令他龍精虎猛的勇士們向Intel的PC處理器市場發(fā)起進攻,而是選擇了上攻高端服務器市場。他這么做,自有深意。如果把整個處理器市場形容為一字長蛇的話,那么低端的移動處理器就是這條長蛇的尾巴,高端的服務器處理器則是長蛇的頭部,長蛇正中間的腹部才是PC處理器。伊斯特采用的策略便是攻打長蛇陣的慣用伎倆:取其首尾,腹陣自破。

    “部兵西楚最輕剽”?,F(xiàn)下,伊斯特的風頭,一時無兩,簡直像極了當年的大秦天王——苻堅,一統(tǒng)北方諸胡,眼前只差偏安江南的東晉了。而橫亙在ARM與Intel之間的,便是服務器CPU這個表面上看來不甚起眼的市場。這里會成為ARM的“淝水”嗎?歐德寧當然希望如此。

    好吧,就算這里有可能成為ARM的葬身之地,那么,歐德寧的謝玄又在何處?又有誰能為他舞動起震懾天下的“九韶定音劍”?Intel,這個龐大的芯片帝國,是走到了落幕的時刻?還是要掀起帝國反擊戰(zhàn)?

    戰(zhàn)爭剛剛開始,也許曠日持久,也許一劍封喉……

    精英團隊并不能夠保證公司的成功,這句話已經被MIPS演繹的淋漓盡致。

    “古來成敗原關數(shù),天下英雄大可知?!?012年11月,CPU領域的標桿式企業(yè)MIPS Technologies被英國公司Imagination Technologies(IMG)以六千萬美元的“白撿”價格收購。我不知道當神州龍芯公司的董事長李國杰院士(中國處理器之父,我的偶像之一)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做何感想?難道沒有些許遺憾?他本可以“趁火打劫”把這等便宜事兒撿到中國來的。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斯坦福大學的第十任校長老約翰(John L. Hennessy),作為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里教父級的人物,于1984年利用學術休假的時間,一手創(chuàng)辦了MIPS公司。因為老約翰在學術界里強大的號召力,在MIPS的創(chuàng)始團隊里,真可謂集合了當時最優(yōu)秀的一批精英。

    然而,在此后二十多年的時間里,MIPS雖然為RISC CPU(精簡指令集處理器)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但就商業(yè)公司本身而言,卻相當失敗。MIPS歷經兩次上市,兩次收購,終于以四分五裂式的被瓜分而宣告終結。而另外一家基于相同設計原理的英國CPU公司,盡管比MIPS的成立還晚了六年,但如今,卻成為了煊赫一方的霸主,這便是ARM。

    上世紀八十年代,老約翰三十歲出頭,正是“公瑾當年,雄姿英發(fā)”的年齡。他連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關于CPU架構的論文,矛頭直指Intel CPU的架構缺陷,提出了有可能大幅度提高CPU性能并且減少功耗的新型RISC架構。學術界對于處理器架構的紛爭持續(xù)了近二十年,最終基本上同意了老約翰關于RISC架構優(yōu)越性的觀點。然而,在另一端的商業(yè)戰(zhàn)場上,“究竟誰能勝出”的復雜程度卻要遠遠大于學術上的爭論。

    在與Intel抗衡的道路上,老約翰選擇了在處理器性能上挑戰(zhàn)Intel CPU,這在后來被證明為一個錯誤的商業(yè)決斷,由于Intel在制造工藝上無可匹敵的優(yōu)勢,使得MIPS CPU在架構上的些許優(yōu)勢完全被抹殺掉。相反,遠在英倫的ARM公司卻選擇了在“降低處理器功耗”這條商業(yè)道路上前行,歷經十幾年的長征,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乘著移動計算的大潮,脫穎而出,成為新派領袖。

    說起這次收購,看似IMG擔當了主角,但其實ARM也獲利頗豐。IMG只買到了MIPS的外殼,而以ARM公司為核心的Bridge Crossing協(xié)會獲得了近五百項原本屬于MIPS的專利。換句話說,這次MIPS的覆滅,徹底解除了ARM在移動處理器專利戰(zhàn)場的后顧之憂。自此之后,“鴻溝天下只橫分”,ARM可以全力迎戰(zhàn)剩下的唯一敵手,巨無霸Intel。

    這世上,永遠都不是“最美麗的女子成為了皇后”。當MIPS殞滅的時候,我又不禁回想起昔日學習計算機體系結構這門課程時的情景,所用的教材,正是出自老約翰之手的圣經:《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時至今日,老約翰在書中所描繪的那般精妙萬方的處理器世界,依然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心靈。

    在ARM努力統(tǒng)一移動處理器市場的時候,巨人Intel也為了完成對PC處理器市場的壟斷,與AMD進行了一場長達數(shù)年的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耗費了Intel太多精力,以至于當它在PC處理器獲勝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芯片市場已然“換了人間”,自己竟然在移動處理器上落后太多了。

    在下一篇里,我將回顧Intel與AMD的那場“正確與錯誤”并行的PC處理器之戰(zhàn),芯片史稱:“長平之戰(zhàn)”。而對于那些敢于挑戰(zhàn)巨人的勇士們,MIPS和AMD,我總是心懷敬意:縱然再鋒利的刀尖,也曾是他們翩然起舞的樓臺。

    從2003年到2008年,處理器雙雄Intel和AMD在64位CPU領域展開了一場長達五年,極為慘烈的科技戰(zhàn)爭。此戰(zhàn)雙方均投入巨額研發(fā)資金,戰(zhàn)事波及近千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其間更是風譎云詭,極盡各種商戰(zhàn)權謀之術,令一眾圍觀廠商大呼過癮。這便是芯片史上赫赫有名的“長平之戰(zhàn)”。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話說時間走到了20世紀末期,32位CPU的4G內存限制已成明顯缺陷,64位CPU則成為工業(yè)界的必然方向。這一次,向來以反應遲緩著稱的Intel,倒是動作頗快,99年就大張旗鼓地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64位CPU安騰(Itanium)。真是天可憐見,這終于拉開了安騰那長達十年絢爛多姿的敗家史。

    在PC產業(yè)上,兩大巨頭Intel和微軟都曾推出過超級失敗的產品,微軟的是 Windows Vista,Intel的就是安騰處理器。這兩款產品并稱“絕代雙跤”,著實令兩大巨頭狠狠地摔了兩跤。Vista與安騰的失敗原因也如出一轍,都是因為與前代產品的兼容性出了問題。安騰因為采用了全新IA-64 架構,而無法直接運行原來的32位X86程序,必須在虛擬器上跑。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老程序在上面運行的速度奇慢無比。

    市場給安騰處理器做出了殘酷的判決:截止到 2010 年,安騰的出貨量也就是每年二三十萬片。如此的銷售額還遠遠不及我們的民族品牌“安踏”!

    Intel的失誤,給AMD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機會。AMD在新千年憑借“雷鳥”(Thunderbird)處理器首先邁進1GHz大關,緊接著于2003年推出完全兼容X86架構的AMD64處理器“皓龍”(Opteron),性能卓越,價廉物美,就連當時的明日之星Google也開始大批量采購配有AMD64的服務器。這一年,AMD更是比較獨特地搶下了近30%的市占率。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苯酉聛?,Intel的高管們在長平之戰(zhàn)里給這句話做出了美輪美奐的詮釋。

    眼見AMD64大有橫掃千軍的氣勢,Intel時任董事長摩爾和時任CEO貝瑞特hold不住了,開始動用大批科研人員秘密研發(fā)兼容X86架構的64位處理器。當然,為了迷惑競爭對手,Intel還是在表面上撒下大把的宣傳費用來鼓吹“爛”安騰。更加毒辣的是,為了抑制AMD,Intel從03年開始偷偷給PC廠商以巨額回扣,僅Dell公司就在5年里收了60億美元的回扣。

    摩爾與貝瑞特倒是給這個毒辣的秘密項目取了個很土很親民的名字“芋頭山”(Yamhill)。芋頭山其實就是波特蘭附近一個小鎮(zhèn)的名字,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兩個人一塊在這里就餐時想到的。

    經過一年的臥薪嘗膽,Intel終于開始收復失地。04年,新的64位CPU面世,開始叫做IA-32E,然后改名EM64T,最后干脆模仿AMD64直接叫Intel64。雖然很折騰,但還是成功了。

    風向從04年下半年開始轉變,AMD的市占率穩(wěn)步下降,到了06年的時候,AMD最后一搏,推出雙核處理器,但很快被Intel后來居上的Core系列雙核處理器給壓了下去。事態(tài)已然不可避免地朝著AMD失敗的方向發(fā)展了。

    2005年,當AMD獲悉Intel用巨額回扣的辦法收買電腦制造商時,便憤而提起訴訟。官司直到09年才結束,Intel敗訴,被判賠償12億美元。但此時,AMD的市占率已經悲慘地只剩下百分之十幾。2012年,隨著宣布裁員15%和開發(fā)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一代梟雄AMD正式走完了自己在X86處理器領域與Intel爭雄的道路。

    在AMD獨自硬撼巨人的時候,其它一眾廠商圍觀的圍觀,互掐的互掐,只有兩家公司卻是悶頭苦干,終于把握住了這十年難遇的發(fā)展良機。此兩家公司便是,ARM(安謀)與 Qualcomm(高通)。

    戰(zhàn)爭結束了,可天下沒有統(tǒng)一,反而更加分裂了。你嗅到了這時代變革的氣息了嗎?它的確,正撲面而來......

    “人生五十年,如夢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壯士何所憾?”之所以沒有遺憾,是因為有了理想。

    公元1582年,日本戰(zhàn)國時期最著名的霸主,織田信長,吟唱著這首詩歌,于烈火中逝去。織田雖死,卻留下了一支精銳無敵的火槍兵隊。幾年后,其家臣,羽柴秀吉憑此統(tǒng)一日本全境。

    公元 2011 年,科技時代的盟主喬布斯離世。在他留下的寶藏里,以A字冠名的CPU成為移動領域里最強的利器。數(shù)月之后,蘋果公司在新領袖庫克的率領下,市值攀上世界的巔峰。

    可又有誰知道,在那些蒼翠的路上,他們歷遍了多少創(chuàng)傷?蘋果對于掌控頂尖處理器的渴望由來已久,這種帶著傷痕的渴望起源于自己在八十年代后期于PC戰(zhàn)場上被Wintel聯(lián)盟打得一敗涂地。Windows抄襲了Mac的界面,喬布斯還可以用起訴來對付,但眼看著無論是采用摩托的68K處理器,還是采用IBM的PowerPC處理器,都被Intel的奔騰拉開了好幾個檔次。這個難題,可不是讓律師們吵吵架就能解決掉的。

    1990年ARM公司在英國成立,蘋果參股其中,正式拉開了進軍移動處理器的大幕。雖然在2006年的時候,蘋果宣布Mac電腦全線采用Intel的CPU,但千萬不要低估了蘋果在處理器上的壯志雄心。次年,蘋果推出劃時代的iPhone,在前三代里均采用三星設計的ARM處理器,但此時的蘋果已經悄悄開始了自行設計處理器的計劃。

    2008年,蘋果收購PA Semi,并立刻購買ARM的架構級授權(Architecture License),開始著手設計一款擁有全新微架構(Microarchitecture)的 CPU。2010年,微架構的前端設計完畢。同年,蘋果收購擁有豐富后端設計經驗的公司Instrinsity,開始了長達一年的處理器后端設計。2012年iPhone5問世,冠絕天下,所使用的正是這款耗時四年,名字叫做A6的處理器。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當一眾黑客黑掉A6,看到其中的布線結構時,完全震精了:這簡直是一款近乎“純手工”打造的CPU!

    “純手工”,這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在如今這個集成度肆意飚升的年代里,單個芯片上集成數(shù)億個晶體管早已屢見不鮮,靠手工來布線是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所有的設計都是在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輔助下完成。當然,在芯片設計的后端,設計師們也會再用手工做出布局上的少量調整,工作量一般在3~6個月。

    然而!然而!蘋果竟耗費大量的設計師和大把的光陰來“純手工”優(yōu)化后端設計,僅在布線上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還請不要忘記,蘋果的設計師們本已是以一當十的高手了。為了推出這款登峰造極的產品,真不知,喬布斯和他的蘋果究竟有著多大的理想與雄心,而又付出了多少的辛苦與努力?

    時光仿佛回到了1953年,我正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里,看那加冕中的伊麗莎白女王,風采迷人,芳華絕代。而她的身上正披著一件由數(shù)名設計師,耗時16個月,純手工制成的登基禮服。唯有如此,才配得上四個字:完美無缺。

    喬布斯的理想也是如此的完美無缺,因其追索求達之艱難,才成為亙古永恒的不朽。當我們這些俗人,慢慢長大,習慣了唱著“背棄理想,誰人都可以”的時候,又是否會在某個夜晚倏然醒來,仰望那片沒有了理想的星空,而輕輕哭泣。

    繁華又算得了什么,不過是星塵的崩碎,那一抹青青的灰。公元79年,意大利維蘇威火山噴發(fā),已然興盛了600年的龐貝古城被完全湮沒。歷史只在瞬間,便把那無盡的繁華刻入了冷峭的火山巖石里。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現(xiàn)如今,發(fā)展了近20年的數(shù)字電視也正處在繁華的巔峰,然而在這繁華的底部,卻有一個被稱作“智慧電視”(SmartTV)的“火山”蓄勢待發(fā)。我們倒不必過于驚訝,就像龐貝古城的覆滅一樣,或許只在明天,數(shù)字電視就會被徹底崩碎,湮滅于智慧電視的青灰之下。

    近日,蘋果CEO庫克接受NBC專訪,大談電視業(yè)務,這無疑篤定了人們關于蘋果智慧電視(iTV)的猜想,甚至于更樂觀地估計在2013年10月就能一睹真容。姑且不去談論智慧電視如何改進交互技術,以及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又怎樣構建,我只想先從智慧電視的內核芯片處說起。

    智慧電視的系統(tǒng)芯片里包含有CPU與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這一點與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是相同的。然而不同的是,除了CPU與GPU,智慧電視里還有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處理單元,叫做VPU(Video Processing Unit,視頻處理單元)。在電視芯片里,VPU的復雜程度絲毫不遜于GPU,甚至在整個芯片里占有更大的面積。VPU的功能主要包括:視頻解碼,三維處理,畫質增強,圖像內容識別,基于運動補償?shù)膸l轉換。

    GPU負責在內存里畫出菜單或游戲畫面,最終則由VPU把它們與視頻信號融合,并顯示出來。如果從軟件編程的角度看,GPU較為“通用”,VPU則更像是個固化了特定功能的專用模塊,留給程序員的余地并不多。當然,我不知道在未來,會不會有哪個大牛橫空出世,把VPU完全“通用化”,從而給予程序員足夠多的編程自由度。

    電視芯片里的CPU部分,也至關重要。CPU負責對整個系統(tǒng)資源的調度,既要滿足GPU與VPU的巨大帶寬需求,又要提供游戲、網絡、文字處理等所需的計算任務。Intel雖然也曾在電視領域里努力地撲騰了一陣,甚至聯(lián)合谷歌與索尼推出第一代的Google TV,但最終它還是選擇了戰(zhàn)略性放棄。而當另一個處理器廠商MIPS也萎靡不振的時候,ARM再次把握住了機會,將自己在移動領域里的優(yōu)勢肆無忌憚地蔓延到智慧電視里來。

    時光雖不能倒流,但歷史隨時準備重演。一年前,在Intel宣布退出智慧電視市場的同時,高通卻砸出六千萬美元收購了IDT公司的電視芯片部門。兩大巨頭的一出一進會不會重演六年前移動領域的戲份?這不僅要看高通是否能把視頻處理單元與驍龍(Snapdragon Processor)完美結合起來,還要看智慧電視市場什么時候才能噴薄而出?而這后一點,則完全取決于蘋果何時可以推出那改變世界的iTV了。

    在線高清,無限回放,語音控制,體感交互,分享影片,虛擬現(xiàn)實,等等,你盡管把所能想到的一切都加到智慧電視里來??傊?,當智慧真正降臨到電視上的時候,我們將會獲得無以復加的完美體驗。這一切的體驗都是基于天衣無縫的交互方式:你或許會全身心地沉浸在虛擬世界里,自己擔當著男主角,而與社群里另一個并不認識的女主角,共同欣賞完一部多線索多結局的影片。

    智慧電視就像是一個大窗口,我們推窗而望,便立刻置身于一個全新的奇幻世界。這里動靜相宜,風景如畫,只有當觸感信號從外部傳來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早已離開了窗口,正身處于亞倫的 LC神畫里。

    一過了2012年,我便可以肆無忌憚地做各種預測了,反正連“世界末日”這種最不靠譜的預測都敢有,我又何必擔心自己預測的對錯呢?既然要預測,就要預測的夠狠夠辣夠偏頗。我今年的預測如下:由于PC市場大幅萎縮,兼之在移動市場慘敗,Intel開始戰(zhàn)略性放棄消費類電子,從而轉型為企業(yè)級的方案提供商。

X86決戰(zhàn)ARM:Intel的東進與ARM的西征

    在消費類電子方面,有所謂的“四屏”概念(SmartPhone、Tablet、PC、SmartTV),但其實它們并不會長久共存下去。四屏里的最小屏SmartPhone和最大屏SmartTV所代表的移動與會客廳市場是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的,但Tablet和PC的界限卻越來越模糊。按照目前的趨勢,Tablet極有可能把PC從消費類電子市場里給踢出去。對于Intel來說,這絕對是個無法承受的結果,要知道這三個領域的總值達$5200億美元($1500億/SmartPhone,$2600億/PC+Tablet,$1100億/SmartTV),而在SmartPhone,Tablet,和SmartTV這三個市場里,CPU幾乎被ARM壟斷。

    Intel豈甘束手待斃?2013年即將面世的新一代Haswell系列處理器將肩負起芯片巨人能否扭轉乾坤的重任。從技術的角度看,Intel與ARM的這場爭斗頗有點兒像《笑傲江湖》里華山派的氣宗與劍宗之爭。Intel是“氣宗”,走深練內功的路子,無論是14納米制程、3D“魚翅”晶體管(FinFet),還是正在秘密研究的新型電池材料,這其中,每一項突破都絕非易事,但一俟成功,則威力無窮。

    而“劍宗”ARM則有點取巧,反正自己沒有搞基礎研究的實力,不如把“架構與算法”做到最精,無論是本身的RISC架構,還是各種低功耗優(yōu)化算法,都堪稱招術精妙,且又不用大費周章。至于基礎性的芯片制程,則有賴于同盟伙伴臺積電去研究了。

    “誰無痼疾難相笑?各有風流兩不如”。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自己的長短處,所以,近些年來Intel與ARM也相互借鑒了不少。比如,Intel的X86架構也基本快成為一個CISC指令解碼+變種RISC微架構,ARM架構也學了Intel的多級流水線,亂序執(zhí)行和DVS技術。根據AnandTech評測的結果,Intel最新的CloverTrail Atom與Qualcomm 28納米制程的Krait相比,在性能與功耗上已經不相上下。當然Intel也別高興,你還有兩個很大的短板,在短時間內幾乎無法彌補:一個是生態(tài)系統(tǒng)太差,另一個是無線通信芯片太差。

    ARM固然“劍術”精妙,但遠未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化境。也或許,這世上根本就沒有什么“無招制勝”的獨孤九劍。大家還是得好好地內修力氣,外練招術,才是正道。在修煉“內力”上,ARM已經與臺積電、Qualcomm開始了深度合作,目的是為了確保臺積電最新的材料與制程可以被迅速應用到 ARM 的優(yōu)異處理器上來。

    “人來絕域原拼命”。在移動與嵌入式領域里,Intel已被逼入絕境,是到了要拼命的時候;而在高端服務器市場,ARM也算深入險境,沒有“我佛慈悲的大無畏精神”是不足以擊敗Intel的。至于最終的結果,誰為階下之囚?誰去五湖泛舟?我們不妨袖手旁觀,有空打打醬油吧。

    Intel與ARM的系列暫告一段落,接下來我會扯到硅谷里其它的“老魔小丑”們,總之都還是有關硬科技戰(zhàn)爭的事情:服務器之爭,GPU的殺人游戲SmartTV的會客廳之戰(zhàn),涉及IBM、Oracle、Sun、HP、Nvidia,ATI、3dfx、Imagination、SGI、Trident、S3、NXP、Sony、Samsung、Apple,等等。這其中的公司,有些正值巔峰,而有些已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了。

    在下期里,首先登場的將是,硅谷里大名鼎鼎的三個半“惡人”......(未完待續(xù))<

0人已贊

關注我們

泡泡網

手機掃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