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enom VS Penryn 雙雄大戰(zhàn)鎖定年底
● Intel 45nm處理器大軍Penryn鐵定本年第四季上陣
2006年下半年,Intel正式發(fā)布新一代「Core」微架構,取代面市5年、疲態(tài)畢露的「Netburst」微架構,成功令Intel谷底回春,重新站上x86處理器產(chǎn)品領導地位,而為保持此一優(yōu)勢,Intel同時也宣布全新「規(guī)則律動」「Tick-Tock」硅與微架構發(fā)展戰(zhàn)略,于每年推出新處理器技術時,皆具備改良的微架構或是全新設計微架構,以迎合未來十年甚至更遠的處理器市場。
全新45nmPenryn家族共有7名成員,包括雙核心桌面處理器Wolfdate、四核心桌面處理器Yorkfield、雙核心行動處理器 Penryn、雙核心Xeon DP處理器 Wolfdate DP、四核心 Xeon DP處理器Harpertown、雙核心 Xeon MP處理器Dunnington DC及四核心Xeon MP處理器Dunnington QC。
Penryn雙核心版本內建 4.1 億個晶體管,四核心則有8.2億個晶體管,微架構經(jīng)強化后,在相同頻率下較上代Core產(chǎn)品擁有更高性能,同時L 2 Cache容量亦提升50%,明顯提高數(shù)據(jù)讀取執(zhí)行的命中率。此外,亦加入47條全新Intel SSE4指令,提高媒體性能和實現(xiàn)高性能運算應用。
● 全新45nm High-K金屬柵極技術 能效表現(xiàn)再提高
由于深知漏電問題將會阻礙芯片和個人計算機的設計、大小、耗電量、噪聲與成本開發(fā),因此,新一代Penryn處理器家族將采用全新材料制作的45nm晶體管絕緣層(insulating wall)和開關閘極 (switching gate),減低晶體管漏電(electrical leakage)情況。
為能達到大幅降低漏電情形且可同時提升效能目標,Intel采用被稱為High-k的新材料制作晶體管閘極電介質(transistor gate dielectric),而晶體管閘極的電極 (transistor gate electrode)也將搭配采用全新金屬材料組合,增加驅動電流20%以上,不僅提升晶體管效能,同時源極 - 汲極 (source-drain) 漏電也可減少逾5倍,明顯改善晶體管耗電量。
據(jù)了解,由于二氧化硅具有易制性 (manufacturability),且能減少厚度以持續(xù)改善晶體管效能,因此過去40余年來,業(yè)者主要均采用二氧化硅做為制作閘極電介質的材料。
雖然Intel于導入65nm制程時,已全力將二氧化硅閘極電介質厚度降低至1.2nm,相當于5層原子,但由于晶體管縮至原子大小的尺寸時,耗電和散熱亦會同時增加,產(chǎn)生電流浪費和不必要的熱能,因此若繼續(xù)采用目前材料,進一步減少厚度,閘極電介質的漏電情況勢將會明顯攀升,令縮小晶體管技術遭遇極限。
為解決此關鍵問題,Intel正規(guī)劃改用較厚的High-k材料(鉿hafnium元素為基礎的物質)作為閘極電介質,取代沿用至今已超過40年的二氧化硅,此舉也成功令漏電量降低10倍以上。
由于High-k閘極電介質和現(xiàn)有硅閘極并不兼容,Intel全新45nm晶體管設計也必須開發(fā)新金屬閘極材料,目前新金屬的細節(jié)仍屬商業(yè)機密,Intel現(xiàn)階段尚未說明其金屬材料的組合。
另與上一代技術相較,Intel的45奈制程令晶體管密度提升近2倍,得以增加處理器的晶體管總數(shù)或縮小處理器體積,令產(chǎn)品較對手更具競爭力,此外,晶體管開關動作所需電力更低,耗電量減少近30%,內部連接線 (interconnects) 采用銅線搭配 low-k電介質,順利提升效能并降低耗電量,開關動作速度約加快 20%。
值得注意的是,Intel成功令新一代 45 nm制程產(chǎn)品的漏電情況降低逾5倍,其中晶體管閘極氧化物漏電量更降低超過10倍,相較上代65nm制程產(chǎn)品,在同一功耗表現(xiàn)下,頻率下可提升約20%,或是在同一頻率下功耗更低,電池續(xù)航力也明顯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Intel使用創(chuàng)新設計法則和先進光罩技術,將193nm干式微影技術 (dry lithography) 延伸應用在45nm處理器上,全力發(fā)揮成本優(yōu)勢和高易制性。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