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LCD導購 揭密液晶漲價“七宗罪”
除去切割尺寸的變更致使15英寸面板的供貨嚴重不足外,更重要的,原材料的短缺使整個面板行業(yè)陷入了一片困境之中。在5代線的催化下,各面板廠產能突飛猛進,但相關原材料的供應卻明顯滯后,這也成為了廠商們最為頭疼的一個問題。
其中缺貨情況最嚴重的就是玻璃基板了。伴隨著全球各條5代線的相繼量產,TFT面板基礎材料之一的玻璃基板短缺的情況也不容樂觀,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玻璃基板的缺口會更大。而到了2005年,6代TFT LCD面板生產線的產能開出后,這個缺口會只增不減,缺貨的情況也會更加嚴重。
目前全球玻璃基板的供應商僅有康寧(Corning)、旭硝子(Asahi Glass)、日本電氣硝子(NEG)和板硝子(板保、NHT)4家,而沒有其他廠商能協(xié)助分擔供貨上的壓力,因此他們都急需增加玻璃熔爐以擴大產能,才可填補空缺。而康寧預計,到2005年底,總共需要新增24座熔爐才可實現(xiàn)供求平衡。但顯然增添24座熔爐絕非短期就可實現(xiàn),而龐大的資金投入也會使廠家反復斟酌。
三星SyncMaster 172X所用的12ms面板——170EX-L01
此外,諸如彩色濾光片(CF),缺貨的局面也同樣嚴重。本身CF的原材料就是玻璃基板,而玻璃基板自身還陷在產能不足的困境之中,因此受到拖累,彩色濾光片所面對的局面也就更加被動。
以廣輝電子為例,本應在今年6月,5代線就可開出每月60000片的最大產能,但廣輝的上游的CF廠凸版國際彩光(CFI),每月也只能提供為數4萬片的彩色濾光片,這樣也就勢必會影響到廣輝TFT LCD面板的量產能力。
此外,還有LCD所用到的驅動IC,它是整個面板制造過程中唯一涉及到電子行業(yè)的部件。而又是何故造成了驅動IC的缺貨呢?
首先當然是面板廠持續(xù)開出的高產能,而上游IC廠商的芯片供貨卻并不及時,造成了驅動IC的持續(xù)緊缺。此外晶圓代工廠商的“移情別戀”也是造成此狀況的一個原因。在2003年通訊和PC用芯片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部分半導體廠商將產品規(guī)劃轉向了利潤更高的上述領域,這樣也就加劇了LCD驅動IC的缺貨。
從左至右分別為:三星172X、飛利浦170C4以及明基FP756-12ms的驅動IC
另一方面,關于IC芯片的制程,幾乎目前所有的晶圓代工廠都在向著高制程所過渡。而液晶顯示器所用驅動IC的制程通常都只有0.35微米,顯然和現(xiàn)在流行的0.18微米以下制程相比還相去甚遠。而如果采用更先進的制造工藝生產高制程的芯片,那么在成本上又并不劃算,因此這又從另一方面加重了驅動IC供貨的壓力。<
關注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