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帶你認識鼠標:鼠標的前世與今生
光學鼠標(Optical Mouse)
光學鼠標的原型實際上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由兩個發(fā)明者獨立發(fā)明出來的。一個是來自MIT的Steve Kirsch發(fā)明的光學鼠標系統(tǒng),他是通過內(nèi)置的紅外線發(fā)生器,向著涂有特殊的紅外吸收涂層的金屬鼠標墊發(fā)出紅外光,然后通過一個四象限的紅外傳感器,追蹤紅外線被吸收后形成的軌跡,然后反饋到鼠標的處理芯片,通過特定的預測算法,來計算出鼠標的移動,這個系統(tǒng)比較復雜,連鼠標墊都必須是專用并且固定好的,所以沒能在后來取得大的反響。
而另外的一個發(fā)明者Richard.F.Lyon發(fā)明的光學鼠標,內(nèi)置有一個16像素的可見光傳感器,通過跟蹤投射在鼠標墊表面的光點的移動,并將這種移動反饋給鼠標芯片,計算出鼠標的移動,并反饋給電腦。這個方式,更接近于后來的光學鼠標,后來也被一起賣給了Xerox。
光學鼠標在工作原理方面與光電鼠標十分相近,在1999年微軟推出一款名為“Intelli Mouse Explorer”的第二代光電鼠標,這款鼠標所采用的是微軟與安捷倫合作開發(fā)的IntelliEye光學引擎,由于它更多借助光學技術,擁有可以兼容眾多表面的光學鼠標傳感器,具備了1500次/秒的掃描頻率和400DPI的分辨率,隨后該款鼠標被外界正式命名為“光學鼠標”。這款既保留了光電鼠標的高精度、無機械結構等優(yōu)點,又具有高可靠性和耐用性,并且使用過程中無需清潔也可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在誕生之后迅速引起業(yè)界矚目。
最成功的一款光學鼠標微軟IE3.0
兩大陣營,微軟、羅技“鼠標之戰(zhàn)”
在微軟推出第一款光學鼠標不就,2000年羅技公司同樣與安捷倫合作推出了相關產(chǎn)品,而在此時微軟已經(jīng)完全掌握成熟的技術開始自立門戶并在2001年末推出了第二代IntelliEye光學引擎,與此同時標志著微軟、羅技的“鼠標之戰(zhàn)”正式拉開序幕。而安捷倫作為第三方鼠標制造商默默的提供光學引擎產(chǎn)品,目前市面上非微軟、羅技品牌的鼠標幾乎都是使用它的技術。
光學鼠標之所以大受歡迎得益于它的諸多有利因素:一,鼠標沒有底部滾輪,無需擔心長期使用后部件磨損、灰塵堆積而影響精準性;二,不需要借助反射板來定位,兼容性更加廣泛;三,人體工學理念的融入,使得鼠標真正為人們的使用創(chuàng)造方便條件。
關注我們
